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遭曝光。学校食堂环境卫生差、学生吃过期发霉食品、配餐企业管理不善等问题,屡次登上新闻热搜榜,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为了守护校园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持续加强监管。2019年3月初,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用餐安全。2019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牵头,会同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解决学校及幼儿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和食品安全问题”是重点任务之一。同月,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联合开展2019年秋季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本文根据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相关信息,结合2019年《舆情周刊》热点事件排行榜中40余个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对今年以来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
信息传播情况总体分析
传播走势
以2019年1~11月为监测时间段,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总量超过150万条。
根据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系统,“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月度信息量走势呈“波浪式”发展特征,于3月达到最高峰。其中,“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事件”“中小学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等议题关注度较高。此外,9月和11月信息量也处于高位,“四部门联合整治食品安全问题”“东莞一幼儿园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等热议度较高。
传播平台分布情况
2019年以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信息传播平台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前三名为微信、微博和新闻网站,分别占比46.55%、28.57%和17.02%。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
传播地域分布情况
从相关信息传播地域来看,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市、四川省、上海市、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广东省等多地积极落实“校长陪餐制”“不得设置小卖部”等政策,上海市政协委员建议尽快为中小学生午餐安全立法,建立健全中小学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等,得到舆论较高关注。四川省、山东省等地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也使其在地域传播声量中“位列前茅”。
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分析
2019年1~11月,在《舆情周刊》热点事件排行榜中,涉及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有40余个。
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TOP10
表1 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TOP10
序号 | 热点事件 |
1 |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管理问题事件 |
2 | 东莞一幼儿园发生疑似食物中毒 百名幼儿住院 |
3 | 四川巴中一幼儿园现霉变食物 |
4 | 河南23名幼儿食物中毒事件:幼儿园被查封 投毒教师被拘 |
5 | 浙大校医院:69人因呕吐腹泻就诊 疑似诺如病毒感染 |
6 | 甘肃省兰州市幼儿园食堂现变质食材 2名幼儿住院 |
7 | 浙江一学校食堂现疑发霉食物 多名学生腹泻 |
8 | 辽宁一小学被指用洗衣粉清洗学生餐具 负责人被停职 |
9 | 河北邯郸翰光学校多名学生腹泻 |
10 | 内蒙古多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出现不适 |
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传播情况分析
从月度分布情况来看,3月、9月和10月数据量最高,分别涉及8个校园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其次,11月涉及7个热点事件;1月、2月和8月热点事件相对较少。
从热点事件发生地域来看,山东省、四川省、河南省、浙江省等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较多、传播量较高。
从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分布情况来看,主要涉及食源性疾病、食材过期变质、后厨管理乱象等。如“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被指给学生吃变质食品”“四川巴中一幼儿园现霉变食物”“东莞一幼儿园发生疑似食物中毒 百名幼儿住院”“浙大校医院:69人因呕吐腹泻就诊 疑似诺如病毒感染”等事件。
在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中,学校分类占比情况如图所示,幼儿园发生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占比最高,超过三成,其次为小学、中学、大学。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热词分析
从词云图可以看出,除了“学校”“孩子”“安全”等涉及主体关键信息之外,“加强”“建立”“解决”等动词提及率很高,这也反映出相关部门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另外,“维护”“保障”“落实”等凸显出相关部门改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和决心。
小 结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校园食品安全。近年来,不管是校园餐饮舆情事件还是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乱象,频频被媒体和公众曝出,扰动家长和公众的敏感神经。舆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处于高温状态。
通过分析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现以下特点。
一是“开学季”舆情事件高发。2019年,校园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多发生在“开学季”,春、秋开学季(3月、9月)舆情事件高发特征明显,反映在数据上,舆情信息量均出现传播高峰。这或与开学伊始存在的新员工入职、食材供货商更换、消毒贮存设备老旧等问题有关,且“开学季”多为换季时期,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也加剧了这一特征。
二是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频率高、易感性强。与中小学和大学相比,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更容易触网,话题传染性、孩子易感性更强,也更容易引发舆论热议。
三是地域特征并不明显,触点广、燃点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山东省、四川省、河南省等人口大省爆发相关舆情事件的频率较高,东北、西部等地亦未能“幸免”。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食品安全事件,校园的特殊性决定了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具有地域分散、场所聚集、人群敏感、话题易传播、情绪难舒缓等特点。
四是曝光问题环节分散、类型集中。从已曝光的相关事件来看,安全问题分散在原材料采购、配餐、加工、后厨管理等各个环节,风险存在于各个环节;从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来看,集中于食源性疾病、食材过期变质、后厨管理乱象。
五是公众对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园食品安全容忍度更低、情绪更易被煽动、理性更易缺席或迟到。
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加强治理力度。然而校园及食品的双重特殊性都决定与校园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难以根除。在强有力的监管之外,仍需广泛动员社会共治的力量,让校方及相关企业真正担负主体责任、媒体能够科学引导、家长能够理性监督,共同维护校园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