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健康中国网 现在时间是: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互联网+”最需要的不是商业模式 是地气
0
浏览量:8112         发布时间:2015-11-12

  是商业模式重要还是接地气重要?当然是地气。商业模式万变不离其宗,贴地飞行有一定难度。

  王双喜是一个媒体人,正式辞职前一直在研究微信公众账号,他是第一批微信公众账号的内测用户,一直想利用微信做点事。

  “我见证了微信公众账号一步一步强大起来,当再也按捺不住创业的冲动时,辞职了。”一个月前,在一次内部的闭门沙龙上,王双喜阐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创业:不试一试,怎么甘心?不管成功失败,我做过了。

  当然,没有创业者愿意失败。

  一年前,一个团队做了石家庄吃货小队的微信公众账号,同时还在运营“吃喝玩乐”的另外三项,另外这个团队还做了一个互联网电台。“我接手时,团队有16个人,四万多粉丝,月均收入在两万元左右。”王双喜说,显然月收入不够工资开支。

  其实,这一年从吃入手的互联网项目很多的。王双喜说,因为吃是人的刚性需求,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寻找美食的动力。“互联网+餐饮”成了不少创业者的第一个创意。

  “这个公众账号一年内做到四万多粉丝,不算少,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能达到近万,为什么赚来的钱养不住团队?”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许多公众账号已经足够优秀了,但依然没有变现的渠道,或者渠道非常狭窄——仅仅依靠广告一个途径。但这是传统媒体的思路:做一份出色的媒体—拥有大量读者—吸引广告—营收。

  有没有更好的方式?除了广告,带动其他的营收?互联网媒体不应该飘在云端,它应该贴地,贴着地皮飞。

  王双喜说,上个月13日,“新榜”发布的微信公众账号排行,他们做的公众账号排名全国193位,这个排名是根据粉丝数量、阅读率、互动率等加权做出的评价。“我们的粉丝数量并不是很多,但互动率非常高,在12%左右,这么高的互动率就应该做线下啊。”王双喜说,互联网+突然间让很多人意识到,应该上升到云端,但是在云端好玩吗?你和用户互相不能触摸,走线下才是提高营收的正确路线。

  “之后我们的路线逐渐清晰了:坚持做好原创的内容,这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做一家吃生态链上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王双喜说,虽然媒体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但他们要逐步摆脱来自餐厅的广告,“目标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评测机构。我是做餐饮生态的,但不准备赚来自餐厅广告投放,不为你写软文,坚持独立客观评测。”

  越独立、越客观,越有公信力。

  “比如美食大赛,我们做独立的评测,权威的评测可以给用户带来价值。这时候可以赚餐厅周边的钱,比如酱油、电磁炉等,还可以赚到其他的,比如专门做餐厅创意装修的。”王双喜说。“我们目前开始推出‘上门厨师’服务,通过介绍厨师的拿手菜,为他们拍摄三分钟左右的视频,根据用户的点击率及满意度,推荐优秀厨师。这个视频可以赚到调味品供应商的钱,在这样的视频做广告是有价值的。”

  “另外,还可以做美食节啊。把所有线上好评度高的美食搬到线下,就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美食文化节,也能获得营收。”王双喜说,团队在多次头脑风暴后,认为越是注重互联网的服务,越应该贴地气。商业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越是好的生意越简单:它一定是好产品,还有好的服务。互联网是收集用户体验的一个渠道,最好的服务应该在线下。

  “这些天和很多朋友聊天,大家感触比较深的有一点:无论是不是和互联网沾边,做到最后,你的根都要深深根植与传统商业、根植于线下活动。”

  一年之内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十万个活跃粉丝,互动率不低于目前的12%,围绕餐饮生态做客观的评测和服务。王双喜说,他们相信十万名活跃的吃货可以小小地改变这座城市的餐饮,还可能会改变餐饮业的供应链——目前餐饮O2O巨头已经开始渗透这个行业,本地的互联网创业者比巨头更有机会呢,因为你不必讲太多的商业模式,可以离用户更近,更接地气。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快速试错的过程,试的越快离成功越近。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