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健康中国网 现在时间是: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建设
上海海洋大学:学史明责秉初心 助力脱贫勇担当
0
浏览量:25453         发布时间:2021-11-26

自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以来,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始终突出“实”字要求,把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衡量“四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主动对标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学校依托学科优势资源,通过培养人才、技术推广、对口支援等实质性举措,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学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生动实践和检验。

 

  一、主要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时点、重大场合,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近年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广大师生党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把教育服务到脱贫致富道路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扶贫工作中,努力在祖国大地、江河湖海上书写助力脱贫攻坚的“海大样本”,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把“四史”学习教育和优势学科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以“扶贫先扶智,兴业先兴技”为指导思想,以学科平台为依托、技术成果为支撑,党员教授组团攻坚克难。在西藏亚东、青海门源、云南德宏等地,学校精准扶贫工作队坚持把扶贫同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可持续脱贫、可持续致富的长效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政治优势,持续提供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加强政治引领,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讨部署学习方案,统筹规划共同学习“四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持学做结合,把 “四史”学习教育和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有成效、做有实效。要求各二级党组织把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与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学校水产与生命学院党委与崇明区新建村结对帮扶,构建学习工作“共同体”,将“四史”学习转化为推进工作、凝聚人心的力量。

  (二)发挥组织优势,着力构筑战斗堡垒。学校党委注重发挥全国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到扶贫最前沿,把党支部建到扶贫第一线,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组团攻坚,逐步打造了“党建+精准扶贫”特色品牌。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水产种质与育种系党支部,在疫情期间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多措施并举,坚持让党旗飘扬在线上育人和科技服务新阵地,持续为渔业经济稳定和脱贫攻坚贡献积极的力量。

  (三)发挥学科优势,聚焦地方特色产业。针对西藏亚东县在亚东鲑鱼人工繁育技术缺乏和相关技术人才匮乏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上,学校水产与生命学院立足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优势学科水产学,由党员带头,通过组建科技服务团到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服务。组建 “教授博士科技服务团”连续 15 年赴全国 31 个省(区、市)的 80 余个县市开展对口支援和服务。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主动对接地方需求深化校地合作,以科技为杠杆,撬动当地的特色资源形成产业资源,将当地的自然禀赋转化为脱贫致富“金元宝”,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做实做深技术对口支援与精准扶贫,打造“海大模式”,探索“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有效生产经营模式和绿色技术银行等,解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主要成效

  (一)聚焦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脱贫不返贫。内生动力不足是反贫困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党委通过培养人才、技术推广、对口支援等实质性举措,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创业精神,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学校组团攻坚过程中,在渔区举办300多期培训班,培训农民2万人次,通过延伸产业链,成立合作社、增加用工等方式,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多途径让群众增收,实现“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二)积极总结并推广成功经验,扩大扶贫范围。经过在西藏亚东县长期的扶贫工作,学校水产与生命学院成功探索形成了“攻克一批难题、传授一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支撑一项产业、脱贫一方民众”的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将“亚东经验”成功应用于青海门源县,建设冷水鱼苗种繁育基地与上海海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继续助力高海拔地区产业扶贫工作。西藏亚东鲑鱼人工繁育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

  (三)疫情防控不放松,复产促产不停步。学校发挥“双一流”学科专业优势和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技术专长,主动对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国家战略,利用暑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教授博士服务团科技服务。疫情期间,广大师生党员主动作为,组织校内外16名专家开展19场次淡水养殖公开课,极大助力了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水产养殖业的复工复产,并建立专用微信群定时视频观察和指导养殖工作。创新地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四、经验启示

  (一)要把握核心主线,把“四史”学习教育更好地统一到“守初心,担使命”上来。推动党员把对“四史”学习教育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在脱贫攻坚战场诠释“初心与使命”,率先垂范奋力前行。上海市教卫党委样板支部水产营养与饲料系党支部瞄准渔区,采取校地合作共建、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等多种举措,在精准扶贫中传播“红色基因”。

  (二)要突出“实”字要求,把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衡量“四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做到统筹推进,学用结合,以学促用,注重“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学校的党员教授博士服务团将科技成果和技术带到帮扶村,送到村民家,并扎根基地,为帮扶对象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同时,创新技术服务形式,在池塘边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帮扶对象跟着学、照着干,提高了技术和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三)要突出学校特色,挖掘校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推动各级党组织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奋斗精神体现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之中,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让学校好的技术、人才、服务能够为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海大作用。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组织部供稿)